引自诗词世界 无情对是对联中非常特殊的一种,一般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,配合要紧密。但“无情对”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,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,绝不相干,使人产生奇谲难料,回味不尽的妙趣。今天,诗词君收集了几个无情对,我们一起来体会无情对的奇妙吧!鸡冠花未放狗尾草先生宋·龚明之《中吴纪闻》载,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:“鸡冠花未放。”有人对:“狗尾草先生。”字词相对,而意则各不相干。前句本为主谓句,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,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,“狗尾草”成了“先生”的定语,这就大大地嘲讽了叶先生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初年,重庆一酒家出“三星白兰地”征求下联。联坛妙手各逞文思,纷纷应对,但老板总不满意。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,闻讯赶去,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,正可与酒相对成联,乃对下联“五月黄梅天”。“五月”对“三星”,“黄梅天”对“白兰地”,字字工整,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。色难容易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:“我有一上联‘色难’,但就是想不出下联。”解缙应声答道:“容易。”朱棣说:“既说容易,你就对出下联吧。”解缙说:“我不是对出来了吗?”朱棣愣了半天,方恍然大悟。“色难”,即面有难色之意。“色”对“容”,“难”对“易”,实乃精巧之无情对。张之洞陶然亭清末大臣张之洞,一日于北京陶然亭与李文田对饮。张一时兴起,以“陶然亭”出句,向李索无情对。李文田冲张之洞笑道:“若要无情,非阁下姓名莫属矣。”此联以人名“张之洞”对地名“陶然亭”,上、下联词性对仗工稳,“张”对“陶”(名词,姓氏)、“之”对“然”(虚词)、“洞”对“亭”(名词),自然天成,令人叫绝。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清咸同年间名将陈海鹏解甲归田,于新河养鸭。一次,客人来拜访,他便以鸭招待。于是有好事者为之题联:“欲吃新河鸭;须交陈海鹏。”陈海鹏去世,其孙承继祖业,有人续上联为之:“欲吃新河鸭子;须交陈海鹏孙。”两副对联皆是无情对,奇妙至极。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洞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,至茶亭进餐,面对近水遥山,得上联“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洞”,一时未得下句,适逢主人前来报帐,其食单账目恰成下联“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”。观音流火清时,有位吴学土,幼年时聪明过人。一次,他祖父带他到观音大上面前,祖父出一短联云:观音。吴学士对:流火。他祖父问他为何这样对,他说:“音不可观而观,火不可流而流,取义相似而对。”意思是说,音只能听,而不能观,“观、音”放在一起可以讲得通;火只能燃,而不能流,“流、火”放在一起,自然民说得过去。下联出自《诗经》七月流火。此对句真是妙趣横生,不可多得。